9月27日,國家統計局發布了8月份工業經濟效益月度報告。數據顯示,8月份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9.1%,延續穩定增長態勢。從1月份至8月份看,累計利潤同比下降4.4%,降幅比1月份至7月份收窄3.7個百分點。
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對此表示,8月份,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,“六穩”“六保”任務落實成效日益顯現,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好轉,供需循環逐步改善,工業企業利潤穩定增長。
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經濟向好拉動盈利高增。上半年降成本政策呵護利潤效果突出,隨著疫情可控、復工復產推進,經濟回升成為主導因素,目前我國正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,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的新發展格局,國內大循環鞏固供應鏈優勢、提升經濟景氣度,國內國際雙循環促使出口持續超預期,兩個大循環對利潤的拉動作用不斷凸顯。
從生產看,8月份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.6%,增速比7月份加快0.8個百分點。從需求看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降幅進一步收窄,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。生產和需求的不斷改善,推動了工業企業銷售增長。8月份,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繼續回升,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.9%,比7月份加快1.6個百分點,企業生產規模擴張有力支撐了利潤的穩定增長。
同時,單位成本費用持續下降,企業盈利狀況好轉。一攬子減稅降費等紓困惠企政策持續發力顯效,8月份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0.47元,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減少0.02元。在企業經營壓力得到持續緩解的同時,企業盈利狀況明顯好轉。8月份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同比提高0.8個百分點,已連續4個月同比提高。分行業來看,采礦業利潤明顯修復,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長加快。8月份,工業內部供需循環得到改善,下游行業的持續恢復對上游行業的帶動作用增強。其中,受益于需求回暖和原油、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升,采礦業利潤明顯修復,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長加快。裝備制造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。8月份,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3.1%,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.1個百分點。
值得關注的是,企業虧損額下降,虧損面逐月縮小。8月份,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大幅下降37.0%。8月末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比7月末收窄1.2個百分點,繼續呈逐月縮小趨勢。
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告訴《證券日報》記者,具體到行業,裝備制造業利潤依舊維持高速增長,電子、電氣機械自一季度以后一直表現亮眼,隨著復工復產對需求的推動,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也緊隨其后。作為一季度利潤表現最差的行業,汽車行業利潤近期表現搶眼,盡管8月份邊際上有所回落,但仍保持了55.8%的高增速。8月份全球經濟有序復蘇,供需兩端持續改善,企業營收、利潤延續增長態勢,同時降成本的政策發力見效,企業成本費用持續回落。整體而言,8月份工業利潤增速雖維持高增,但當前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仍存,仍需政策發力以實現降成本和金融向實體讓利的目標。
朱虹表示,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穩定恢復態勢進一步鞏固,但要看到,1月份至8月份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尚未轉正,應收賬款增速持續上升,同時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,企業盈利持續穩定增長仍面臨一定壓力。下階段,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進一步挖掘內需潛力,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著力暢通供需循環,不斷鞏固擴大經濟恢復成果,促進工業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。 本報記者 蘇詩鈺
熱門